主页 > 热点专题 > 农业气象之星 > 农业气象之星展示 >

赵俊芳

2021-11-03 14:30来源:投稿
.
       【姓 名】 赵俊芳

  【性 别】 女

  【年 龄】 43

  【民 族】 汉

  【文化程度】博士

  【政治面貌】党员

  【从业时间】2008

  【工作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职务(职称)】研究员

  【所获荣誉】

    1、世界气象组织(WMO)农业气象专家(2014-2018)

          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平台(IPBES)专家(2021年入选)

          3、美国密苏里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

          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

          6、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
         
          7、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

          8、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

          9、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优秀工会干部(2019年)

          10、《应用生态学报》编委(2021年—2025年)

          11、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生态气象遥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20—2025年)

          12、中国精品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奖(2015年)

          13、《生态学报》优秀论文奖(2013年)

          14、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科技工作奖二等奖(2020年)




  【个人先进事迹(工作实绩,突出贡献等)】
 
         

赵俊芳,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气象学博士毕业,现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气象组织(WMO)农业气象专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平台(IPBES)专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领军人才、《应用生态学报》编委。长期从事农业气象方面的技术研发与业务服务工作,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创新成果以及显著的国际影响和社会效应,推进了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业务发展。

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等项目20余项,累计在国内外本领域TOP1著名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EI有60余篇;出版专著7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高工、农业气象业务骨干50余人;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奖励与荣誉14项。

主笔和参与撰写的5份重大气象决策服务材料获国务院、农业部、中国气象局领导等批示;10套技术方法在23个国家级、省(市)级气象业务部门和中科院应用;主持/参与4份国家和气象行业标准编制,提升我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参与2020年和2021年2项国家决策报告的撰写,成果入选外交部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发布),为国家领导人参加联合国会议和“一带一路”峰会提供重要参考,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持续贡献中国科技界的一份力量。

主要技术贡献如下:

1、 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北方作物生产的影响机理及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规律 

针对气候复杂多变对农业影响风险,系统阐明了近几十年来北方作物生长发育、生产潜力、种植布局和产量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阐明了农业干旱、东北低温冷害、冬小麦干热风、华南龙眼寒害、南方季节性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规律。此外,在气候变化对全球主要作物产量及灾害的影响也开展了系统研究。

相关成果发表论文98篇,其中57篇SCI/EI,分别发表在《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中国农业科学》、《生态学报》和《中国农业气象》等本领域主流刊物上;出版专著7部。

2、研发了3套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在国家级气象业务服务中得到应用,服务效果显著

研发了3套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技术、基于作物模型的气候变化对北方作物产量影响识别技术和极端气候对东北春玉米种植布局影响评估技术,在国家气象中心得到了推广应用,对农作物产量预报、作物种植布局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服务产品的准确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主笔和参与的撰写5份重大气象决策服务材料获国务院、农业部、中国气象局等领导批示。

其中,主笔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与调减建议》得到国务院江泽林副秘书长批示,为国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贯彻落实“镰刀弯”区玉米调减政策提供参考;主笔的《春耕春播在即,建议松嫩平原农区及时调整玉米熟性布局,防范低温湿涝等灾害不利影响》得到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实施,立足抗灾夺丰收;参与制作的《2016年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估测》得到国务院汪洋副总理批示,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依据。

3、研发了6套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在22个省(市)级气象业务单位推广应用,促进了当地农业气象业务发展

研发了6套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基于干热风危害指数的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损评估技术、基于集合预报与水文模型的农业干旱监测与预警技术、基于寒害灾损减产风险指数的华南地区龙眼寒害灾损评估技术、基于作物模型的气候变化对北方作物产量影响及灾害识别技术、东北地区农作物低温冷害评估技术和南方季节性干旱及农业适应评价技术,解决了黄淮海冬小麦干热风、农业干旱、华南龙眼寒害、东北作物低温冷害、南方季节性干旱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新特点的评估难题,分别在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宁德市气象局、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等22个省(市)级业务单位推广应用,促进了当地农业气象业务发展。

4、研发了2套全球/全国尺度上森林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在“一带一路”和国家级业务服务中得到应用,成果入选外交部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发布),为国家领导人参加联合国会议和“一带一路”峰会提供重要参考,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持续贡献中国科技界的一份力量

研发了基于遥感数据和森林碳收支模型的全球和全国尺度森林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突破了全球/全国尺度上森林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与预报技术难题。全球技术成果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进行了应用,参与2020年国家级报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带一路”报告》的撰写,为国家领导人参加联合国会议和“一带一路”峰会提供重要参考;全国技术成果在国家气象中心业务应用,2020年获得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科技工作奖二等奖;参与2021年国家级报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的撰写,成果入选外交部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发布),为国家领导人参加联合国会议和“一带一路”峰会提供重要参考,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持续贡献中国科技界的一份力量。

5、主持/参与4份国家和气象行业标准的编制,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主持中国气象局气象行业标准“森林植被固碳释氧生态功能气象评价等级;参与1项国家标准“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大豆”(GB/T 34808-2017)、2项气象行业标准“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 167-2012)和“关键农时气象服务通则”编制。

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

1. 赵俊芳,闫伟兄,杨全,房世波,谢鸿飞.一种农业用气象监测装置:中国,202023011740.5.2021-7-30.

2. 赵俊芳,黄晚华,李明,吴东丽,房世波,谢鸿飞,李民华. 用于水田等土壤表面具有浅层积水环境的蒸散测定系统:中国,202022837729.8.2021-9-21.

3. 黄晚华,赵俊芳,李明,李民华,李涵茂,刘富来,汪天颖,谢鸿飞. 一种传感器的双层保护装置及测量稻田蒸散量的装置:中国,202023011939.8.2021-9-3.

相关推荐
  • 帅细强 2021-11-26
  • 刘可群 2021-11-15
  • 房世波 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