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标准农田 >

贵阳贵安: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2-11-11 09:51来源:贵阳市农业农村局

  内容概述:

  今年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专班化统筹、项目化推进,在顶层设计、模式创新、资金保障、建设质量、项目实效上下功夫,建设了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今年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专班化统筹、项目化推进,在顶层设计、模式创新、资金保障、建设质量、项目实效上下功夫,建设了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强化顶层设计。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组建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统筹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水务、发改、市属国有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齐心、协同推动的工作体系。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结合,摸清适合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的区域底数,与国土空间规划、“三调”数据衔接,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生态环境、农田地力提升、农田输配电“六大工程”,支持贵阳产控集团、贵阳农投集团与水电九局等央企合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融资、统一施工、统一拨款、统一管护,统筹推进贵阳贵安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进模式创新。从2020年起,按照“三改”(坡改梯、旱改水、瘦改肥)、“四化”(规模化、标准化、宜机化、设施化)要求,在开阳县、乌当区探索“国有平台+市场主体”市场化模式,在修文县大木村探索村民自建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整治、旱改水项目结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采取“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模式,由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负责项目选址、土地流转、立项、备案、验收;国有平台作为建设主体、融资主体,负责项目设计、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在融资银行设立平台公司、县级政府、银行三方监管专户,项目建设新增耕地、旱改水等指标交易收益作为还款来源;采取“政府主导、支部主推、农民主体”自筹自建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项目实施主体,采取村民自议、自建、自种、自管,最大限度调动村民参与项目建设。修文县大木村项目总投资203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10亩,将2000多块“巴掌地”改造成235块“连片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原则,整合中央、省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灌区项目资金、烟水配套资金等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推动投入方式以往单一财政投入向多元筹资转变。制定《贵阳贵安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明确在中央、省级财政每亩补助1500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每亩各按1000元/亩进行补助。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中旱改水指标达到10%及以上的,亩均投资不低于10000元;因土地特殊情况旱改水指标低于10%的,亩均投资不低于3500元。

  严把建设质量。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评价、统一上图入库“五统一”流程,在项目设计、施工、验收、上图入库等环节,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全省率先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验收的方式对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评审、验收,有效保障项目建设质量。项目工程完工后,采用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进行土壤快速工程化改良培肥,土壤pH值达5.5~7.5,有机质含量达20g/kg,养分比例适宜作物生长,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实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以上。

  提高项目实效。按照宜梯则梯、宜平则平原则,归并整理单块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亩,满足农业机械作业要求,耕地质量提升1到3个等级,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种植,水稻种植密度从每亩8000株提高到13000株,推广“稻+油”“稻+菜”轮作方式,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亩均预计增收500元以上;大力推行以工代赈,积极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今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带动当地群众3301人务工、发放劳务报酬2864万元;项目建设中所产生的新增耕地、旱改水等指标产生收益,扣除项目建设成本后,由实施主体与属地政府协商,按比例分成,实施企业略有盈利空间,提高了工商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
  • 淮安:建设高标准农田 打造现代化样板 2022-11-07
  • 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 高质量春耕保障粮食安全 2022-02-21
  • 广安区:“藏粮于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34万亩 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