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发布《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提出,通过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确保到2025年建成7791万亩,改造提升870万亩;到2030年建成8320万亩,改造提升2320万亩。把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规划期内完成13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提高粮食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2022年度6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于当年11月底完成。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提高粮食产能约100公斤,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随着粮食消费结构升级,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今后一个时期,仍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巩固提高粮食产能筑牢基础。
正视过去建成的部分高标准农田存在建设标准不高、工程设施配套不齐全,加之受自然灾害、管护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一些工程设施遭到损坏或长期带病运行,难以充分发挥效益等问题,《规划》明确,要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改良土壤、灌溉和排水等8个方面。《规划》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水源、土壤类型、农业种植结构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全省划分为黄泛平原区、山前冲积平原区、黄河三角洲地区、胶东半岛丘陵区和泰沂低山丘陵区5个农业类型区,并为其分别围绕8个方面建设内容明确了具体建设模式。
聚焦建设监管和运行管护,《规划》提出,要严控建设质量,开展质量评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同时,加强长效管护,完善“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因地制宜采取公司化、物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等多种管护模式。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或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为保障建设目标的实现,《规划》提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继续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省级财政承担地方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支出责任,市、县也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及时落实支出责任。各级可通过采取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我省将强化试点示范,省级重点开展整县推进试点示范,市级重点开展乡镇试点示范,县级重点开展精品项目试点示范,着力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上下衔接、层次分明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试点示范区、试点示范片、试点示范方。积极开展绿色农田、数字农田、旱作高标准农田等试点示范建设,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