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省份公布今年产粮任务 四川、安徽、新疆调高目标
河南、山东、安徽、吉林、内蒙古、河北、江苏、云南、新疆、山西、广西、陕西、广东等23个省份2022年粮食增产。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根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二月初有关部门要作全面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为提升粮食稳定供应能力、保持物价平稳打牢基础。
目前,地方两会已召开完毕,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均对2022年的粮食生产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2023年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31省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公开信息发现,2022年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广西、广东等23个省份粮食总产量实现增产。而在提出2022年粮食产量目标的22个省份中,19个省份如期实现目标。2023年26个省份对粮食产量提出要求,提出具体数据目标的省份20个,除四川、安徽和新疆调高目标外,其余省份目标与2022年相同。
在粮油生产“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的工作安排下,2023年各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粮食播种面积、大豆和油料、耕地、种子等对粮食生产进行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已有12个省份将其作为2023年粮食生产的重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3省份2022年粮食增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创历史新高。自此,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从各省份来看,河南、山东、安徽、吉林、内蒙古、河北、江苏、云南、新疆、山西、广西、陕西、广东等23个省份实现增产。其中河南增产49亿斤,是增产最多的省份,背后是河南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较2021年,2022年河南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万亩,夏粮单产447.25公斤/亩,创历史新高,秋粮单产447.25公斤/亩,实现恢复性增长。
受各种因素影响,黑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江西、重庆、青海8个省份2022年粮食产量略有减少。粮食生产受天气状况、病虫害、土壤、水源、品种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我国跨经纬度大,局部地区粮食产量波动实属正常。不难发现,2022年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多个南方主产省粮食产量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四川2022年粮食产量702.1亿斤,微降14亿斤。
纵览各省粮食产量情况,与2021年相比,2022年各省份粮食总产量排名仅陕西和广东排名互换,两省产量分别为260亿斤和258亿斤,陕西粮食总产量赶超广东,在31省份中排名第18位。其余省份排名均与2021年相同,我国粮食生产格局趋于稳定。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2022年粮食产量排名前5的省份仍是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和吉林,产量分别为1552.62亿斤、1357.88亿斤、1108.76亿斤、820.02亿斤、816.16亿斤,5省粮食总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41%。2022年13个粮食主产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8.2%,与上年78.5%的比例大致相当。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存在较大可持续发展风险,从2022年各地粮食生产数据看,这种风险仍然存在。
近期绝大部分省份都陆续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22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2022年绝大部分省份均设置了一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其中黑龙江、河南、安徽、吉林、河北、江苏、四川等22个省份明确提出具体的粮食产量目标。
从完成情况来看,除受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影响较大的四川、江西和重庆外,其余19省份均如期甚至超额完成当年粮食产量目标,而未完成的3个省份与预期目标之间差值在10亿斤以内。
2023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26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一年粮食产量提出要求,其中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内蒙古、河北、四川、湖南、湖北、辽宁、江西等20个省份提出具体的产量目标。
粮食稳产增产来之不易,在18亿亩耕地红线硬指标下,向土地要产量需要时间,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单产也有一个过程,因而整体看2023年绝大部分省份粮食产量目标与2022年大致相当,如我国粮食产量最高的省份黑龙江2023年的粮食产量目标是1500亿斤以上,与2022年目标一致。
安徽、四川和新疆调高了2023年粮食生产目标,分别从2022年800亿斤以上、710亿斤以上和不低于1650万吨(330亿斤)的目标,提高至820亿斤以上、稳定在715亿斤以上和力争达到1850万吨以上(370亿斤)。
在这三个明确提出增产目标的省份中,四川和安徽为粮食主产省,2022年安徽粮食产量820.02亿斤,已经达到2023年目标要求。而四川2015-2021年粮食连续7年增产,2021年产量已达716亿斤,超过2023年粮食产量目标。新疆是粮食产销平衡区,在3个省份中增产目标最高。高目标的底气在于新疆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增长,2022年粮食增量占全国增量的1/5,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近500公斤/亩,居全国第二位。2023年,新疆将从扩种植面积、调生产布局和结构、落细落实保障和补偿机制等多方面护航粮食生产。
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粮稳天下安。日前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常务会议明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务必把全力以赴再夺粮油丰收作为首要任务。包括新疆在内,31个省份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3年的粮食生产工作进行部署。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河南、辽宁、四川、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甘肃、宁夏、北京等省份对粮食播种面积提出明确目标,如河南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3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另外,为保障粮食播种面积,一些省份也提出个性化措施,如河南明确要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四川提出“天府森林粮库”,利用林地空间,优化播种方式种植粮油蔬菜;云南提出垦造耕地行动等等。
2022年是我国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努力扩大大豆油料仍是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的重点任务之一。为落实“扩大豆、扩油料”的工作安排,部分省份对大豆或油料种植面积提出具体要求,如安徽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豆、油菜种植面积只增不减,新疆要求大豆种植面积100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90万亩,甘肃明确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
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和种子仍是各省份着力的重点。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2022年我国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任务超额完成,实现10亿亩累计建设目标。到2025年,我国要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
为此,广东、江苏、山东、河南、湖北、福建、湖南、上海、河北、北京、陕西、江西等23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工作,其中21个省份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如甘肃提出2023年要新建高标准农田265万亩、改造提升94万亩,整治撂荒地100万亩。宁夏还提出要力争用3年的时间创建全国整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各省份积极部署,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福建、上海、河北、陕西等14个省份对种子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另外,安徽提出要聚焦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广西提出要开展玉米水稻高产攻关行动。
在对种子和种业的部署中,不同省份各有侧重。如湖北提出要做强做优“武汉·中国种都”,福建提出要推进三明“中国稻种基地”和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上海提出要建设2000亩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甘肃提出要打造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加工基地、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等等。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粮食增产还面临农民种粮收益较低、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农机等建设水平偏低等多种因素影响。粮食增产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前、产中、产后、政策完善、主体培育、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山东、河南、湖南、安徽、河北、陕西、江西、辽宁、云南、广西、甘肃和宁夏12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国家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进行响应并要求落实。粮食增产并非一夕之功,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抓紧制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各地如何部署和执行,可能还要等具体方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