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上“金扁担” 种好“中国粮”
——从河南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看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
仲春,中原大地平畴沃野。在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核心区,一望无际的返青麦苗茁壮成长,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望天田”变成“高产田”。截至2022年,我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实现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习主席曾经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比喻为“金扁担”。黄河岸边,“中原农谷”加快落成,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产业融合,施工队与千万农户一起投身热火朝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着“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省,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金扁担”越挑越稳。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主席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从中原腹地到塞上粮仓,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幅幅春耕春种春管图渐次铺开。
标准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万亩良田打出更多“丰收粮”
崭新笔直的马路直通地头,纵横交错的水渠加装衬砖,自动喷灌设备在田间画出一个个“白圈”……看着长势喜人的麦田,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贵庄村种粮大户张洪文笑容满面。
张洪文承包的耕地位于安阳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田里安装了先进的水肥、田管系统,种的是高产稳产良种,平均一亩地增产90公斤。收割、打捆、耕种都是上门服务,农民轻松迎丰收!”
更让张洪文欣喜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有望在他眼前这片农田中诞生。
今年初,第11批国家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区项目名单公布。安阳县3733公顷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成功入选,将开展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验证与制定工作,示范引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统一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现农田建设项目科学规范管理。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12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将“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此次新修订的《通则》,将“建管并用”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近年来,河南省探索推广农田管护“网格长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内容,努力做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
每天早上,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大杨村村民、网格管护员靳广宾,都会到田里转一圈,逐一查看机井、桥涵等农田设施。一旦发现有设施损坏,他便用手机拍照上报,当天就有技术人员前来修缮。
漯河市将农田工程设施划分为乡、村、变压器(台区)三级网格,设立“一长三员”——网格长由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或村干部担任,管护员由责任心强、有管护能力的村民担任,监督员由村组干部、老党员等担任,农技员由技术人员担任。
一旁的网格化管理公示栏上,除管护员靳广宾外,还有网格长、监督员、农技员3人的信息,下方明确标注着该网格的管护范围。“照片、电话都贴在墙上,干不好没法向乡亲们交代!”靳广宾说。
打造种业创新“航母”集群
为丰产高产插上“科技翅膀”
绿油油的麦田间,4台大型自走式平移喷灌机缓缓移动,将细细的水雾均匀洒向作物。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春耕春管科技味满满。
“4号地块的喷灌机流量设置为每小时130立方米,时间5小时30分钟。”麦田不远处就是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县农技专家陈振华正在指挥操作员调整喷灌机参数。
面前的监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天气、墒情、水质、苗情等数据。工作人员只需要敲击键盘,输入参数,即可精准操控农机设备。“10名技术员坐在房间里,就能轻轻松松管好3万多亩小麦。”陈振华说。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作用,构建高标准农田立体化监测监管体系,实现农田建设全程信息化监控和精准管理。”高标准农田里,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耦合,共同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
耕地,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种子,农业的“芯片”。良田与良种,共同筑就“大国粮仓”。
进入3、4月份,河南省杞县种粮大户许远超每天都要到他的小麦田地里看一看。“我种的是我们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小麦新品种‘豫农605’,去年平均亩产量达到1400余斤,今年有望创下新高。”
为打好种业创新翻身仗,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2022年4月,河南省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种业创新“航母”集群。
“‘矮抗58’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由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小麦品种‘新麦58’近期通过初审,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的‘新军’……”在“中原农谷”展示中心,讲解员胡润雨指着展柜中的种子样品自豪地介绍。
一年来,“中原农谷”建设成效初步显现。2022年,他们自主研发的多个小麦、玉米新品种最高亩产均突破900公斤大关。当前,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
种业振兴行动,“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今年是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的第3年,我们的工作‘小荷才露尖尖角’。”在4月1日开幕的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努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解决农业生产对优良品种的急迫需求,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资源变资产 农民变股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共富路
“你在外打工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河南省商水县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出这样的标语,面向外出务工的农民开展“土地托管”服务。
“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还属于农民,种什么农民自己说了算,收成全部归农户。合作社只收取农业生产中的服务费用,相当于农田的‘保姆’。”合作社负责人刘天华介绍。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广大农村“谁来种地”、农民“如何增收”成为一项新课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并大田”,不仅有利于机械化耕种,也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一系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据统计,全国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余户,吸纳近7成农村劳动力就业。
前端一排利齿的玉米收获机、张着“大嘴巴”的大型收割机、带有多个喷头的自走式喷药机……指着仓库中的各式农机,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村民赵保献如数家珍。赵保献的头衔很多——“退役军人”“许昌市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2022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鼓励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同时,采取项目资金补贴、提供优惠贷款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助推农业现代化。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进农业现代化、奔向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希望的田野上,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展。
“菜篮子”“果盘子”里的种业振兴
——二〇二三中国种子大会一线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味健康的果蔬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菜篮子”“果盘子”里有哪些新变化?如何通过种业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满足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感”?日前,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与会嘉宾提出诸多新建议。
一粒好种子,处处是科技
“十几年前我去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推销莲雾,人家问我莲雾是什么、怎么吃?这些年过去,现在园里的莲雾供不应求,我们也在不断培育优良品种。”在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农业莲雾示范园,企业负责人邢军提起变化,感慨很深。
近年来,“菜篮子”“果盘子”品种丰富、品质提升,得益于种业发展不断加快。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介绍了细胞工程育种解决柑橘籽多的问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讲述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高糖、脆硬果肉、抗病的西瓜新材料……科技带来的变化,引起很多人共鸣。
不少种业专家和科研人员表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正在深度提升果蔬等品种培育,我们应通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育种联合攻关等,加快推动种业振兴。
企业扶优,培育振兴“领头雁”
“以蔬菜育种为例,以前培育出很多品种,但实际种得并没那么多。”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友军表示,种业创新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瞄准市场需求;应通过政府、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努力,切实加快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
在论坛上,《2023年农作物种业现代产业链发展蓝皮书》预研报告发布,内容包括种业产业链发展动态、分析,全球产业链发展态势、展望等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坚持行业视角,分析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痛点难点;坚持全球视野,分析在哪些环节和领域可以借鉴先进国家和企业的经验,互相协同;坚持共创共享的方式,面向行业征求意见、进行讨论和完善,反映行业的共同呼声,推动产业链发展。”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说。
企业强,则种业强。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扶优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对外公布名单并给予政策扶持,进而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新修改的种子法施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和监管执法年活动深入实施,登记品种清理持续推进……相信随着鼓励创新的制度和环境不断完善,推动产业发展,“菜篮子”“果盘子”里色彩会更加丰富,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