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标准农田 >

高标准农田建设 带来金融需求新变化

2023-05-11 10:23来源:金融时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公示了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名单,包括6个整灌区、6个整地市级和8个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名单。这意味着,“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正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总量一半左右。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越来越多耕地被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高了,种植方式改变了,粮食亩产增加了,种粮积极性提高了,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也发生了新变化。

  首先,规模化种植带来金融需求改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耕地达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增强,宜机化率提升。由于规模化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种粮收入更多,也更有保障,因此,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热情大幅提高。不仅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创业,选择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已经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也愿意流转更多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农业种植方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加速从传统走向现代,以机械替代人工。伴随着种植方式改变,种植规模增加,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支付的土地流转费、购买化肥和添置农机等的支出大幅增加。这些高投入不可能通过亲朋好友等在“朋友圈”解决,需要金融提供更多支持。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零散融资需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意愿更强,融资规模更大,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更强烈。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缺乏有效抵押品,对增加信用贷款额度的需求也非常急迫。

  其次,产业链延伸带来金融需求改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有些原先从事粮食加工的企业,为把控粮食质量,打造自有粮食品牌,将产业链从二产向一产延伸,通过流转大量土地,自己种粮,自己加工,自创品牌,自己销售,形成闭环。而在种植端,这些有一定资金实力、头脑灵活的农业企业老板,对智慧农业情有独钟。高标准农田非常适合发展智慧农业,也就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报警、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而经营者据此可以实时把握农作物长势,让灌溉、施肥、喷药等通过遥控自动完成,进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农作物产量、品质。但发展智慧农业,初期投入大,融资需求高,需要金融机构把握智慧农业风险点,提供精准支持。除了二产向一产延伸产业链的企业外 ,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则是在粮食种植上规模后,谋求从一产向二三产延伸拓展。这种延伸,同样带来很多新的融资需求。

  再次,农民收入增加带来金融需求改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不连片的、不宜机耕、没有灌溉和排涝沟渠的农田,变成了非常适合规模化种植的良田。这种改变,显著增加了土地价值,提高了土地流转费。有的地方,没有建设高标准农田前,每亩土地流转费在150元到180元之间,建成高标准农田后,流转费一下子上涨到300元以上。单单靠土地流转,农户就能获得一笔不菲收入。更多农户在土地流转后,还受雇于种粮大户或企业,成为季节性用工或长期用工人员。按照一些地方标准,用工一天一般在150元左右。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也让农户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日子红火起来。而腰包鼓起来的农户,对农村金融服务点的需求、对数字普惠金融的需求等都有了大幅增长。特别是,一些原先很穷很偏僻的地方,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户收入增长明显,潜在的金融需求快速释放,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金融服务予以满足。

  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农村金融需求新变化,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因需而变,多策并举,创新产品,倾斜资源,提供更多涉农金融服务。但现实情况是,目前的农村金融服务还存在融资渠道窄、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单一、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等情况,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新情况,采取新对策,提供新产品,满足新需求。

  随着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近日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今年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将会不断提升,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将会加快补齐,这将为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供良好的基础。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抓住机遇,一方面,大力推进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等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提高信用贷款覆盖面和贷款额度;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打造惠民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增加农作物收益权、权利质押等,特别是要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触达更多人群,更好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新变化。

相关推荐
  • 浦市镇: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3-05-11
  • 高标准农田压实“丰产粮仓” 2023-05-11
  • 铜梁:高标准农田插秧忙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