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鄄城县凤凰镇东侯楼村的100亩西兰花正处收获期。看着丰收的西兰花,种植户王保国乐在心里,喜上眉梢。王保国说:“6月份小麦收割完之后,我接着就种上了西兰花,现在是订单收购,一亩地能产4000斤左右。”近年来,鄄城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夯实了“耕”基。
2021年,王保国流转了1300亩土地,由于受秋汛天气影响,当年的玉米收成并不理想。2022年,鄄城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凤凰镇农田105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含了土壤改良、新建机井并配套水泵、埋设低压灌溉管道、清淤沟渠、完善农田林网等。农田基本设施的改善,也为王保国的粮食丰收撑起了“保护伞”。今年,王保国种植100亩西兰花,苗期需水量大,几乎每天都要浇水,机井就建在地头,还铺设了输水管道,每隔一段距离还安装了出水口,极大方便了西兰花苗期的用水需求。秋天,王保国种植的1000亩玉米喜获丰收。“这都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王保国说。
鄄城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措并举、分类整治、科学实施,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高产区。加强组织协调,及时梳理和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卡点和堵点,采取针对性措施,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持续搞好骨干渠道和田间节水工程的配套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利用效率和水利用率。积极协调供电部门参与工程建设,在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实施、管护等方面积极争取供电部门支持,确保农田电网设施用电便利、安全、高效。据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不仅改善了农田质量,提高了粮食产量,还提升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了作物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真正实现“粮田”变“良田”。同时,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项目所在村庄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左营镇郭集村村民王斌,流转了1960亩土地,大规模种植小麦、玉米,实现了“致富梦”。“现在农田条件好了,这两年,粮食年年丰收,再加上机械化作业,流转的这些土地,我和我爱人两个人就能管理。”王斌说。
自2019年以来,鄄城县连续四个年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惠及12个镇,建设规模达35万亩,进一步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更好地保障了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