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我市正抢抓冬闲期,大力推进农田建设,确保今年全面完成17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新建任务,力争完成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升任务,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
这几天,在长寿区双龙镇飞石村,十多台挖掘机正在陡峭的坡地上来回作业,进行坡改梯改造。“我们结合丘陵山区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将原有小地块改为大地块,同时修建机耕路,实现田块互联互通,满足机械化耕种。”施工现场负责人罗云说。
“如果说一般农田是‘吃饭田’‘保命田’的话,高标准农田就是耕地中的精华,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特点是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宜机械化耕作等,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1753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亩均增收200元。但由于地形地貌限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其中部分农地并没有完全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要求。
为此,今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计划到2027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预计将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达4.5等以上,建成区农田宜机化率达100%。
改造提升的重点放在“四改”(即改大、改水、改路、改土)上,力争建成一批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现代粮油、种养循环产业示范区,确保旱地收益逐步达到3000元/亩以上、水田收益逐步达到5000元/亩以上。同时,对改造提升后的高标准农田预设了利用模式,如粮油轮作、稻渔综合种养等,以此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让土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据悉,今年我市已投入80多亿元资金,力争在36个区县完成20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为全市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