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挥舞长臂,调整田间渠网、规范作业道路、平整零散地块……近日,在盐亭县高渠镇白虎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随着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当地400多亩靠天吃饭的零散耕地“摇身一变”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引水灌溉和农机作业问题一次性得到了解决。
时间回到十几天前,绵阳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游仙区仙鹤镇石龙村召开,标志着以解决农田灌溉供水保障不足、田间渠系不畅、管护不力等突出问题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正式启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农机、农艺、水利等技术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是实施‘三年行动’输水能力、提水能力、管护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支撑,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是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宗旨,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自加压力、开足马力,抢抓冬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黄金期,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力推动“三年行动”落实落地。
该负责人坦言,“三年行动”切中了我市农田灌溉保障能力不足这个要害。当前,全市仍有17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尚未建成高标准农田,部分已经建成的工程设施经过多年运行使用也逐渐老化失修,暴露出灌排保障能力减弱等问题。同时,全市7098座固定提灌站有30%以上存在运行不畅,蓄水、提水能力减弱等问题。
如何补齐短板?提升农田灌溉保障能力,是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粮食产量的“必经之路”。“对此,我们积极响应安排部署,仅2023年下半年就争取落实了成都平原区水田恢复项目资金1.18亿元,争取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4.35亿元,争取省级提灌建设资金1020万元。目前,成都平原区水田恢复项目作为‘三年行动’的示范项目率先启动,并在实施方案编制中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倾斜支持,仅此一项就将整治山坪塘161座、拦水堰4处、提灌站8座、灌排渠道140.11公里。”该负责人继续介绍道。
对标“三年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建?该负责人透露,按照《绵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未来三年,我市将实施新建高标准农田21.36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9.65万亩,预计将完成新改建田间渠道1400公里、疏浚田间灌排渠4000公里以上,切实为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实践,高标准农田的技术要求和投入标准都有了极大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进入量质并重的新发展阶段。
“管护力度也要持续加大。”该负责人表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将严格做到建管并重,积极对接金融保险机构,推进项目建管保险试点,探索物业化管理、协会管理等新型管护方式,彻底扭转部分地区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认识。
同时,紧盯工程质量,做好工程监督,坚决杜绝边建设边损毁的现象发生,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机提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农作物灌溉保障能力,为实施“三年行动”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