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标准农田 >

推动高标准农田变“良田”

2024-03-04 08:32来源:人民政协网

  “截至2022年,河南全省累计投入115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累计新增粮食产能24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3月,全国“两会”刚一结束,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孙东生就带领民建中央调研组来到河南郑州、周口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就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据孙东生介绍,此次调研活动是为了筹备好民建中央与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双周协商座谈会而进行的。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探索推广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积极反映基层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效提高。

  在调研中可以看到,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实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显著进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质的提升,成为农民增收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但调研组也发现,部分地方仍存在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水平良莠不齐,一些地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突出,土地流转不畅制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问题。

  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是民建中央向今年政协全会再次提交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效相关提案的初衷所在。

  “首先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和当下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民建中央建议,要建立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以粮食产能提升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扩大小麦、稻谷、玉米等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全面建立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对于违反产业发展规划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非粮化”“非农化”行为,应该如何处理?

  民建中央建议,建立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对违规行为要予以制止并追责。同时,叫停全国性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并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强化东中部地区保护、运营和管理优质耕地,夯实中西部地区“新增耕地必须是高标准农田”。

  如何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民进中央关注的重点在于“建后管护”。

  民进中央在调研时了解到,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还存在管护机制不完善、管护经费不充足、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补齐短板,构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是应有之义。民进中央提出,要建立“县市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落实”的建后管护机制,明确县乡村和农户、经营主体等各层面的管护职责,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管护机制。

  “因地制宜,构建差异化的资金筹措与投入机制。”民进中央建议,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经费省、市、县三级共同分担机制并纳入专户管理,可以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结余资金、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费、投工投劳等多种渠道筹措管护经费,破解管护资金不足的难题,也可以鼓励土地承包户、流转主体共同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探索项目工程共有、共管、共享收益的产权模式。

  在构建农田管护动态监测监管机制方面,民进中央建议,统筹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规划,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管护系统,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利用情况可查。

  此外,民进中央还建议,推广落实“田长制”,将高标准农田纳入各级田长监管范围,构建“人防+技防”监管机制。

相关推荐
  • 醴陵:高标准农田建设护航春耕备耕 2024-03-01
  • 内蒙古新建850万亩高标准农田 助力粮食增收 2024-02-28
  • 【岳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新阶段,汨罗全域推进育秧大棚建设 设施农业 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