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源头治理,把好项目入口关。严格按照村级申报、街道研判、县级核定的流程,抓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发扬民主决策。坚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结合村情民意,聚焦灌溉排水、田间道路整修、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方面需求,按照“四议两公开”流程,集思广益、因地制宜确定项目申报内容;科学规划布局,街道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合理布设田间灌排及道路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辖区各村具体的工程设施和投入比例,确保项目优先建设在群众积极性高、基础设施条件差、土地流转率高的区域;强化上下联动。加强与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沟通协调,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调研论证,核对“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上图入库情况,确保申报项目合法合规,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效统一。
强化组织实施,把好项目质量关。按照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要求,高站位推动、高效率突破、高标准监管,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文庙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班,由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联村领导为成员,驻村干部和农业农村组工作人员任工程监督专员,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宣传沟通,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屋场会等方式广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政策和重大意义,及时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三是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除街道监管专员外,每村安排2名专人进行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质量监督,并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对项目质量问题进行监督和反馈,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的全程跟踪。
强化责任落实,把好项目管护关。按照“建管并重”和“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抓牢高标准农田设施建后管护工作。建立责任制度,明确街道为管护责任主体并签订管护协议,各村党组织书记为管护责任人,制定管护责任及标准,落实管护责任及管护措施,将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组建管护队伍,通过宣传动员、加强培训等方式,每村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片组邻“三长”组成的5人以上半专业化管护队伍,定期对高标准农田设施进行巡查、维护和保养,确保高标准农田设施高效运转;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受益农户适当出资,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为高标准农田提供充足管护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