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项目驱动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强化监督、精准发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连续6年位居全国首位。但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建设效能还需增强、资源供需存在失衡现象等问题短板,仍需重点关注、加力解决。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加快制定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实施方案,细化区域布局、建设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根据年均建设任务绘制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做到早安排、早部署,确保开春即开工,抢抓施工“黄金期”。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概预算定额,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精准度;完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明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严格实行县级自验自评、市(地)级全面验收和省级抽查验收,推动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效果评估机制。
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健全农业、水务等多部门对接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任务分工、资金分配等重大问题;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防护林建设等项目,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和具备水利灌溉条件的地区布局,实现农田灌溉体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片区一体化。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料场布局,提高本地建筑材料供应能力;鼓励采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传统砂石料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有效控制建设成本。
五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和经营模式,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托管等形式,推动“小田”改“大田”,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优化利益补偿和工程管理机制,在项目建设施工和后期管护过程中,采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增加农户参与度,切实提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整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