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农气资讯 >

青岛农技中心构建防灾减灾救灾农技服务新机制

2021-11-11 09:54来源:中国报道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强降雨、大风、冰雹、大雪、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呈多发频发态势,制约城市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岛市农技中心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用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创新的举措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构建起“2+1”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农技服务新机制,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为稳产保供提供重要支撑。

  青岛市农技中心与市气象台共建“云+网+端”、“气象农情监测”数字平台,平台分类、分级提供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风险预警等信息服务,完成青岛市农业气象服务一体化布局,实现观测、预报、指导高效协同与无缝衔接,推动青岛市农业气象预警数字化转型。

  建成首个“互联网+农情”数字化应用平台—“绿色高质高效”农情监测平台,分区域布设远程监测点20余处,实时监测在田作物长势、农田气象信息等,形成监测数据4万余条,为科学研判气象灾害危害和精准技术指导提供便捷途径和大数据支撑。

 

  依托“气象农情监测”数字平台和“绿色高质高效”农情监测平台硬件支撑,关注灾害性天气信息,发挥青岛市农技中心技术委员会专家团队作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范响应机制。

  根据气象预报预警组织专家及时研究制发气象灾害防范技术措施。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受灾信息调查收集工作,组织专家利用农情远程监测系统对作物受灾情况进行联合会商,评估分析灾害发生程度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减灾措施和救灾预案,并组织技术力量推进落实。在迎战台风“烟花”过程中,青岛市农技中心与气象台实时跟踪“烟花”路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装备迅速掌握灾害灾情,青岛市农技推广系统积极响应,种植基地密切配合,在台风到来之前做好全域预防,在台风过境后救灾,确保了农业生产未遭受大的损失。

  防范农业气象灾害需提早介入、积极应对。青岛市农技中心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努力做到防在成灾前、抗在第一时、救在第一线,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面对自然灾害,快速决策积极应对方能减损止损赢得主动。青岛市农技中心成立了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小组。灾情来临和发生后迅速组织开展联合会商,根据灾情发生动态因时因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确保灾害防范组织有序、行动高效。今年7至8月份青岛强对流天气和强降雨频繁,秋收秋种期间阴雨天气不断,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市农技中心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范工作机制优势,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应对,为全年粮食稳产丰收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贡献力量。

  农时不等人,灾情不等人。青岛市农技中心围绕监测、预报、精细服务扎实开展工作。围绕精密监测,会同气象部门科学布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监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监测点位布设。围绕精准预报,青岛市农技中心、青岛市气象台建立联系人制度,形成会商机制,指定业务骨干开展点对点无障碍沟通。

  针对气象、农情监测信息,组织专家进行会商,根据农时、农情、气象等因素科学制定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和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确保服务内容针对性强,技术措施好用、有用。围绕精细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发起“气象助农”服务行动,实施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指导,及时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趋势分析预测。分灾种、分作物研究制定并印发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手册,推广避雨栽培、防雹防鸟等防灾减灾技术模式10多项、应用面积100多万亩,根据农户需要及时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实现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减损有效衔接,下好减灾“先手棋”,筑牢生产“安全线”。

相关推荐
  •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影响超过9亿人 2022-07-16
  • 此次寒潮华东将是强降温中心 东北又迎暴风雪天气 2021-11-21
  • 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天气中心成立 2021-11-17